相信种子的力量——学校种子教师培训工作总结会顺利举办
发布时间:2021/1/27 16:01:01 作者:hwzx 浏览量:4548次
相信种子的力量
——学校种子教师培训工作总结会顺利举办
淘尽狂沙始到金,阅尽千帆才知岸。为加强个性化学习,促进我校种子教师队伍尽快成长,更好进行汇·和情境课程的建构和实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2021年1月27日下午4时在金陵汇文学校会议室举行了种子教师培训工作总结会,由督导室杨友红主任主持,石颖校长、刘红头校长出席会议并讲话。
此次种子教师培训工作会从召唤、出发、实践、推进、初成、总结、反思、展望等八个方面来总结。杨友红主任先对汇∙和多维情境课程进行阐述:汇∙和多维情境课程是汇文在教育教学求索之路上的一面大纛,是汇文人勇立时代潮头、敢于锐意进取的光辉写照,是汇文教育的再升华,是汇文人面对教育新时代的主动变革,是汇文人从课堂走向课程的境界提升,也是汇文人在竞争激烈的教育现实中的闪亮名片。紧接着对汇·和多维情境课程教学的四次培训做总结,强调种子教师要重视情境化教学的理论和实践学习,帮助教师进一步厘清了“情境”的概念,深化了对“多维情境”的认识,对每一位种子教师根据汇∙和情境课程的实践样态具体设计的教案进行了点评。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多维情境课程的实践场只能在课堂。为积累经验,树立典型,学校经过反复地对多维情境课程的课堂实践新样态进行探索,帮助教师了解和改进多维情境的设计水平,进一步提升了多维情境的设计质量。
为了更好凸显我校汇·和情境课程意义,综合汇·和多维情境课程教学案例设计,评出了2020—2021(上)学校汇和多维情境课程教学案例设计比赛中的一等奖案例。活动现场由石颖校长、刘红头副校长给获奖者颁奖。
获得评比一等奖的张佳欣老师、史记老师、李晔老师作为代表进行发言,分享了自己在创新情境课程过程中所取得的进步和收获,以及遇到的难处。张佳欣老师首先感谢学校给予平台,让她有这样的机会去展示自己,同时分享了自己在“汇合情境课程的建构和实施推进会”展示的《皇帝的新装》创新情境课程背后的故事。本次的多维情境课程的一大挑战是要颠覆以往的教学串联模式,根据学生学习风格的差异,设置不同类型的情境,布置相应的任务,开展不同的活动。经过不断的调整,结合南京市语文教研员袁老师提到的真实情境的重要性,修改了教学设计,将第一个任务放到线上完成。充分体现了新教学模式的变革,也使情境更为真实,旨在让孩子们创新思维,丰富体验。经过几个未眠之夜,终于成功开设了一节富有挑战的大型公开课,完成了任务,挑战了自我。最后,她再次感谢领导们的信任和伙伴们的帮助。张佳欣老师总结说,情境课程的魅力就是让孩子们把知识自然融进生活,丰富体验,运用知识,喜欢知识。
史记老师表示刚开始看到这个研究课题的时候是很困惑的,不知道该如何去设计,常规的课比较熟练,但对于情境设计还是比较模糊。通过与杨特的交流,自己才逐渐有了一些眉目,完成了教学的初稿设计,确定了学生熟悉的行程问题情境。在课堂上自己以V为抓手,设计了遇见v,理解v,包装应用v三个环节,契合了教学重点,让v成为记忆的一个符号,打开学生函数学习的大门,更好没更深入的理解学习内容。他总结到,教师要从更多,更新的视角去理解教学,完善教学,努力追求更好的教学,同时也非常感谢学校提供的这次机会。
李晔老师谈了《多彩的演唱形式》这节课的设计方案、磨课过程以及个人的一些感受。在设计方案上,以班级元旦联欢会的情境为导入,通过对歌曲《保卫黄河》和《欢乐颂》进行分别的赏析、体验、演唱,引导学生逐步地感受了这两首作品采用的演唱形式,体验齐唱、轮唱、合唱各个演唱形式,从中了解这几种演唱形式的特点。除了创设班级元旦联欢会这个情境外,教学中也始终联系汇.和情境。在磨课的过程中,起初对情境教学不太了解,通过与石校、杨特的交流,逐步对情境教学有了一点儿感悟和理解。也懂了杨特在种子教师培训会议上多次提到的:我们的教学既关注情境的内涵,也关注情境的外延,更关注学生学习经验、学习风格的差异性,以具有多维价值的情境组合形成多层次情境群,让学习真正发生。最后她表示,要找寻音乐作品的魂,在真实的情境中才能打动学生。
随后,杨友红主任对下一阶段种子教师培训的总体思路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展望。1.深耕课堂,萃取模式2.加强学习,总结成果3.主动辐射,带动发展4.交叉融合,探索新境。
最后由刘红头副校长、石颖校长作总结性发言。刘红头副校长表示对于情境课程,我们原本没有完整的认知,需要系统的整理,在不断的探索中自我感悟和提升。通过课程让种子教师走在前面,让大家有更好的发展,能够带动其他教师进行研究。
石颖校长表示情境课程要形成自己的表达,虽然目前我校的研究成果得到了专家的肯定,但成果难度很大。她对此也提出了几点对种子教师的建议:1.要在做情境课程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2.要逼着自己去总结。最后石颖校长也对种子教师提出要求:做好了,才叫做完了;追求卓越了,才能获得成功。
附种子教师个人感言:
文化、生活、教材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切实的感受到情境的无处不在,主动地寻求探索,而非被动地学知识。
——袁露露
从最初的单向情境,到现在基于生活的体验,立体情境,将多学科融合。
—蒋金陵
让多维情境课程和其它研究结合,在实践中总结自己的经验,进行不断突破。
—孙青
在日常教学中,将情境融入自己的课堂,丰富学生体验。
—英艳
美术就是情境化的课程,悄无声息地融入实践中。
—杨馨蕾
美好的愿望是每个学科都能创设真实的情境,多思考情境教学的案例,将这些案例编写成册。
—黄东宁
怎样才能真实、有效地进行多维情境课程建构,是目前我们所需要重点思考的。
—张绪生
从最初的导入情境,到现在的生活型、学科型、生存型。我们已经越做越好,期待后面有更多的突破。
—孙久喜
让自己有执念的老师,在课堂上留下纪念。
—田禹
通过这次种子教师总结会开拓了思路,对未来教学道路有了新的启发。
—范乐乐
自己主动做了垃圾分类的情境课程,“多维”就是每个孩子都一个不同的点,需要用不同的解决方法。
—林雯
作为一名英语老师,怎样用英文讲好中国故事,是现阶段需要去思考的问题。
—胡佳